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的百年发展史
在发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又叫“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至目前为止,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
此后,英国的伦敦也建设了地下共同沟。
德国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于19世纪出现在北部城市汉堡,后来在前东德地区较为流行。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德国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建造运营总体成本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显而易见。
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到1992年,日本已经拥有共同沟长度约310公里,而且在不断增长过程中。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
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地下共同沟。其它如斯德哥尔摩、巴塞罗那、纽约、多伦多、蒙特利尔、里昂、奥斯陆等城市,都建有较完备的地下共同沟系统。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首次在滨海湾安装了地下综合管廊自动化监测系统。很多人都熟悉新加坡滨海湾帆船造型的金沙酒店,但很少有人知道滨海湾一带的地下隐藏着一条集纳了该地区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的综合管廊,而这条地下管廊也是保障滨海湾成为世界级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生命线”。